主页 > imtoken苹果版 > 为什么比特币和以太坊不一定比 EOS 更去中心化?

为什么比特币和以太坊不一定比 EOS 更去中心化?

imtoken苹果版 2023-03-07 05:52:23

在区块链行业,一直有两类人争论不休:一类是以比特币和以太坊为首的社区,另一类是以EOS社区为首的社区。两个群体一直在争论谁才是真正的未来,都认为他们有更好的未来。 EOS之争的重点是100万TPS。

这里,我们先介绍一下TPS的科普。区块链中有一个性能指标,叫做TPS,就是每秒可以确认的交易数量。早期,比特币的 TPS 仅为每秒 7 笔交易;以太坊每秒只有几十笔交易;而EOS号称可以做到每秒100万笔交易,但经过实测,目前做到4000笔交易是没有问题的。

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?以太坊社区的粉丝认为,以太坊和比特币是完全去中心化的,出块主要依赖全网所有矿工节点。 EOS只是一个“超级联盟链+Token”。这条联盟链由21个超级节点组成,所以EOS只有这21个超级节点参与出块。

可以看出,由于EOS放弃了完全去中心化,引入了部分中心,所以取得了不错的表现。当然,这也启发了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后续改进,他们也适当引入了中心以达到更好的性能,比如比特币的闪电网络和以太坊的分片技术。

但是换个角度看,尤其是公链下DApp的用户数,EOS明显在上升,而以太坊在下降。主要原因是EOS可以解决性能问题,良好的性能对于游戏开发非常重要。目前 DApp 用户数量主要被游戏吸引,因此 EOS 的用户数量明显大于以太坊。下图是EOS和以太坊DApp用户数对比。

从图中可以看出,EOS 的 24 小时 DApp 用户数量已经超过 ETH 一个数量级。在数据方面,EOS 更符合区块链应用场景的落地。不得不说,EOS确实是公链的一大进步。

对于比特币和以太坊的爱好者来说,完全去中心化是区块链发展的未来,他们会认为EOS还不够去中心化。在这里我想纠正一点:以太坊和比特币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吗?

从表面上看,以太坊和比特币是完全去中心化的。然而,事实并非如此。让我剥茧子一步一步告诉你,从他们的原则说起。

区块链公链要解决的一个问题:谁说了算的问题。其中,“谁说了算”就是谁出块。在区块链公链网络中,无论有多少节点,在一段时间内只有一个节点会出块。在以太坊和比特币的设计中,它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产生一个区块,产生一个区块的过程称为出块。区块链本身是由串联的区块组成的,每个区块都记录了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。 (只有第一个块没有前一个块的哈希,也称为创世块)。每个节点都有权永久追踪所有区块以检查其合法性。只要其中一个block不匹配,从不匹配的block开始,后面的数据都是有问题的,都会被丢弃。

在比特币和以太坊的设计中,谁产生了一个区块,谁就会获得一个区块奖励。比特币的逻辑是每十分钟猜测一次的数学问题。谁能先按照规则猜出符合要求的数字,谁就获得出块权;谁拥有出块权,谁就获得出块奖励,也就是说,这个区块产生的比特币属于出块节点。 而且这个挖矿过程完全有密码学保证,没有什么规律可循,只能一一尝试,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暴力破解。矿工在幸运找到符合规则的数字后,就获得了出块的权利,然后将数据打包到区块中,从而获得比特币奖励。

也许你在这里发现了问题。对于比特币来说,平均每十分钟产生一个区块,即每十分钟只有一个节点可以获得这个区块奖励。试想一天只有24小时,那么比特币一天最多只能产生24x6=144个区块。这也意味着在一天结束时最多只能奖励 144 个节点。对于比特币来说,一个有数千人参与但最多只能奖励 144 人的区块链网络,本质上是不公平的。以太坊通过引入叔块机制,大大缩短了出块时间。但这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问题,只是缓解了问题。

那又怎样?为了让广大比特币矿工能够积极参与,每个人都必须有币来分。于是比特币诞生了一个叫矿池的中心化商业组织,那么矿池是做什么的呢?

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故事。很久很久以前,一位热爱数学的年轻国王告诉邻国一位美丽聪明的公主。提议。公主想出了这样一个问题:找出一个非常大的 17 位数字的真因数。如果国王能在一天之内找到答案,公主也接受了他的求婚,那么国王最后娶了公主吗?

国王立即回国,向当时担任​​首相的伟大数学家请教。国王想出一个主意:按照自然数的先后顺序以太坊和比特币哪个稳,给全国的老百姓分配一个号码,每个老百姓用自己的号码来划分,并立即报告,得到赏金。最终,国王以这种方式成功求婚,美人归来。

矿池也采用同样的原则,每个小缺席者相当于一个农民以太坊和比特币哪个稳,每个人都提供计算资源。请注意,小矿工在比特币网络中并不是真正的矿工,它只是一个计算单元。矿池的本质是让每个小矿工有条不紊地进行计算。请注意,它是按顺序执行的。

矿池会给每个小矿工分配一个计算区间。例如,矿工 A 计算 1-10,然后矿工 B 计算 11-20,以此类推。其中,能力强的矿机算多一点,能力弱的矿机算少一点。

这样,无论最后哪个矿工猜对了数字,矿池都会获得收益。矿池首先获得区块奖励收益,然后根据实际参与计算的次数平均分配给矿池中的所有矿工。

从这个角度来看,参与计算的节点不是真正的矿工,而矿池是比特币网络中的真正矿工。其中,矿池的任务是分配计算,让大家有条不紊地进行计算,但最终获得出块奖励的却是矿池。当然,矿池也没有白费。它将预先约定佣金比率,并将提取一定比例的收入。可见,矿池首先是中心化组织,其次是商业组织。

除了通过矿池的并行计算方式来提高挖矿成功的概率之外,大家也在努力提升单机的算力。因此,计算节点从最初的 CPU 挖矿升级为 GPU 挖矿,再升级为 ASIC 专业矿机挖矿(比特大陆是 ASIC 专业矿机最大的制造商)。不过专业矿机的升级速度非常快,每次更新的性能都会有很大的提升。新机器的性能往往是旧机器的十倍。在这样的资源升级大战中,CPU、GPU、老式矿机基本上很难在后期获利,因为算力占比太小了。

因此,挖矿逐渐演变为谁先拥有最先进的机器,谁就获得了收益,而先进的机器往往被比特大陆等专业矿机制造商掌握,然后他们建立了矿池和矿场开始了。什么是地雷?

矿场直接托管矿机,参与的小矿工直接获得云挖矿的收益。他们只需要付钱,不用拿到矿机也能得到收益。

正如我之前所说,从比特币网络的技术角度来看,矿池是真正的矿工,而小矿工只是计算资源。后续机器的高速迭代导致专业矿机厂商进入矿池,矿池的算力差距逐渐拉大,于是大矿池和小矿池分开,差距还在扩大。如前所述,比特币一天产生的区块数量是有限的,这意味着小型矿池获得的收益会越来越少。小矿工很快发现,分配给小矿池的钱没有大矿池那么多,于是小矿工就会迁移到大矿池去挖矿。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小矿池会越来越少,最后只剩下大矿池,大矿池就会形成寡头局面。

矿池是真正的矿工。更可怕的是,如果比特币和以太坊的矿池越来越少,越来越寡头,甚至最终垄断,那可能会很可怕。 51% 攻击。如果有一天,当其中一个矿池占据超过50%的算力,或者几个大型矿池联合起来超过50%的算力时,他可以篡改新的区块,他说了算。

最终,只有极少数大型矿池主导了整个矿机市场。也许最终存活下来的矿池数量还不如 EOS 的 21 个超级节点,但至少 EOS 的 21 个超级节点是“政治”的。相等。

所以,简单易懂。 EOS相当于在治理上直接形成21个确定的寡头节点,形成一个相对中心。但是,比特币和以太坊是寡头甚至垄断,在经济层面自然形成不确定性,形成变相的中心。这样,至少 EOS 的 21 个超级节点的“政治权利”是平等的,它们轮流出块。由于经济竞争,比特币很难说。在现实世界中,很多行业从相互竞争逐渐形成寡头垄断,最后通过寡头垄断形成垄断。从结果来看,比特币和以太坊所追求的完全去中心化并没有真正实现,或许最终比特币和以太坊并没有像EOS那样去中心化。

我在设计 PPIO 项目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。 PPIO 是一个程序,旨在为开发人员提供可编程的去中心化存储分发网络,使云存储更便宜、更快、更私密。

可能有人会有疑问,PPIO是完全去中心化还是相对去中心化?如果治理可以完全去中心化,经济会重蹈比特币的覆辙吗?

我仔细分析了比特币、以太坊和EOS的原理,借鉴了EOS的一些设计理念,保证性能和存储服务的稳定性,又不失区块链的公证。所以PPIO项目设计了3个阶段,从“弱中心”到“去中心化”。详情见我的另外两篇文章:

PP.io的三个阶段,“强中心”-“弱中心”-“去中心化”

一切为了落地,为什么要把PP.io设计成三个阶段!

最后,我认为只有有真实场景才是区块链的未来。